摘要: 民國26年國內各地互寄平信郵資為5分,庫存4分郵票既不適用,且與5分票同為綠色,發(fā)售時易于混淆,以部分加蓋改為1分票,以便與未加蓋之4分票搭配售用。1分票于民國26年3月間發(fā)行,8分及1角2種續(xù)于民國27年7月間發(fā)行。
1分紅字加蓋(原為4分綠),出現(xiàn)兩種變體票:窄版等長線、寬版。
8分黑字加蓋(原為40分橘黃色),出現(xiàn)一種變體票:疊模。
10分紅字加蓋(原為25分藍色),出現(xiàn)一種變體票:寬版。
(相關概念請參見,普11、普13)
1937.3-1938.7(民國二十六年三月至二十七年七月)四號楷體字加蓋,普14.1、普14.2 200(10*20),普14.3 200(20*10),[Pr]北平財政部印刷局。
民國26年國內各地互寄平信郵資為5分,庫存4分郵票既不適用,且與5分票同為綠色,發(fā)售時易于混淆,以部分加蓋改為1分票,以便與未加蓋之4分票搭配售用。又2角5分及4角郵票用途亦不多,分別加蓋改為1角及8分郵票售用。3種改值票均由北平財政部印刷局,以4號楷字及阿拉伯數(shù)字,于票面兩旁及下端加蓋紅或黑色。1分票于民國26年3月間發(fā)行,8分及1角2種續(xù)于民國27年7月間發(fā)行。
民國38年春,京滬受到威脅,由上海印制郵票供應西南各區(qū),中斷,于是將大東書局滬廠印制金圓郵票之原圖案,以照相制成玻璃版,航寄重慶,交由華南印刷廠翻制膠版,用平印方法添印。圖案文字雖相同,惟版紋更較大東廠平版者為粗糙,紙質亦較粗松。
民國38年4月以后金圓券貶值,若干省區(qū),市場上已開始以銀圓為計值標準,漸有恢復銀本位之勢。郵資于同年5月13日起,恢復以前之銀圓基本費率,同時另印基數(shù)郵票售用,規(guī)定在使用銀圓地區(qū)按照基數(shù)售收銀圓,在使用金圓券地區(qū),則按當?shù)卣酆下收凼劢饒A券。
1942年底起,中華郵政內地郵資增為平信5角、掛號1元、快遞2元,致使5角面值郵票需要量驟增。同時將停售的“國內平信附加已付”加蓋郵票上劃去原蓋字樣,另加蓋“伍角”字樣出售。加蓋字樣及劃線粗細式樣各有不同。
0.5分,灰棕。薄紙出現(xiàn)一種變體票 :橫雙連中縫漏齒?! ?分,桔黃?! ?分,草綠。 3分,藍綠?! ?分,橄綠?! ?分,玫紫。 8分,桔紅?! ?5分,深藍?! ?0分,棕紅?! ?0分,紫棕?! ?元,褐、桔棕?! ?0元,藍、紫。
1分,紅色加蓋?! ?分,紅色加蓋,出現(xiàn)一種變體票:”ct”后漏點。 民國11年11月1日起調整郵資,國內平信郵費由3分改為4分,事前曾添印大量4分郵票備用。
1945.10.9,5號宋體字加蓋,[Pr]河南開封建華印刷廠。自民國34年10月9日開始發(fā)行,俟新郵票發(fā)到,于同年12月15日公告停用?! ?0分,紫棕,出現(xiàn)兩種變體票:“圓”字倒蓋、橫騎縫蓋;
普12 倫敦二版孫中山像郵票
“倫敦二版”俗稱雙票?! ?分,橘黃,出現(xiàn)一種變體票:“中”字下的第二條橫線完整。 P.S. 從印制版別上看,第一版應為“雙圈”票,第二版才為“單圈”票;從發(fā)售時間上區(qū)分,“單圈”票在先,“雙圈”票在后。
普21 香港商務版烈士像郵票
0.5分,深褐; 1分,桔黃; 2.5分,玫紫; 4分,藍灰; 15分,棕紫; 30分,棕紫,出現(xiàn)一種變體票:橫雙連直縫漏齒; 北平版票齒孔為14度,香港版雖亦有14度票,但極少見,一般均屬12.5度之中齒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