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: 民國38年4月以后金圓券貶值,若干省區(qū),市場上已開始以銀圓為計值標準,漸有恢復銀本位之勢。郵資于同年5月13日起,恢復以前之銀圓基本費率,同時另印基數(shù)郵票售用,規(guī)定在使用銀圓地區(qū)按照基數(shù)售收銀圓,在使用金圓券地區(qū),則按當?shù)卣酆下收凼劢饒A券。
發(fā)行日期:1949.5.13(民國38年)
齒孔度數(shù):12.5
印刷版別:平版
圖幅:18x21
全張枚數(shù):200(20x10)
紙質(zhì):道林紙、無膠
印刷:大東書局上海印刷廠
民國38年4月以后金圓券貶值,若干省區(qū),市場上已開始以銀圓為計值標準,漸有恢復銀本位之勢。郵資于同年5月13日起,恢復以前之銀圓基本費率,同時另印基數(shù)郵票售用,規(guī)定在使用銀圓地區(qū)按照基數(shù)售收銀圓,在使用金圓券地區(qū),則按當?shù)卣酆下收凼劢饒A券。
此票采用雙雁飛越地球為圖案,蓋寓飛雁傳書遍及世界之意。郵票印成后,陸續(xù)分發(fā)各區(qū);至上海淪陷之前夕,計發(fā)出1圓、2圓、5圓、10圓4種,其余尚有1角、1角6分(三一印刷公司印制,未打孔)、5角、20圓、50圓等票,均未發(fā)行。
發(fā)行日期:1949.5.13(民國38年)
齒孔度數(shù):12.5
印刷版別:平版
圖幅:18x21
全張枚數(shù):200(20x10)
紙質(zhì):道林紙、無膠
印刷:大東書局上海印刷廠
民國38年4月以后金圓券貶值,若干省區(qū),市場上已開始以銀圓為計值標準,漸有恢復銀本位之勢。郵資于同年5月13日起,恢復以前之銀圓基本費率,同時另印基數(shù)郵票售用,規(guī)定在使用銀圓地區(qū)按照基數(shù)售收銀圓,在使用金圓券地區(qū),則按當?shù)卣酆下收凼劢饒A券。
此票采用雙雁飛越地球為圖案,蓋寓飛雁傳書遍及世界之意。郵票印成后,陸續(xù)分發(fā)各區(qū);至上海淪陷之前夕,計發(fā)出1圓、2圓、5圓、10圓4種,其余尚有1角、1角6分(三一印刷公司印制,未打孔)、5角、20圓、50圓等票,均未發(fā)行。
2.5分,玫紫?! ?分,橘紅。 13分,藍綠?! ?7分,橄綠?! ?0分,紅棕?! ?0分,紫棕?! ?0分,橘黃,出現(xiàn)一種變體票:疊模。 另1分郵票與國父像倫敦版2分、5分、2角5分郵票合訂成郵票小冊。
8分,橄綠(實鈕);大東版僅有5分、8分兩種。 2. 大東版圓數(shù)票「圓」字內(nèi)「貝」部,右側1豎與右下1點不連。
0.5分,灰棕。薄紙出現(xiàn)一種變體票 :橫雙連中縫漏齒。 1分,桔黃?! ?分,草綠?! ?分,藍綠?! ?分,橄綠。 5分,玫紫?! ?分,桔紅?! ?5分,深藍。 20分,棕紅?! ?0分,紫棕?! ?元,褐、桔棕?! ?0元,藍、紫。
0.5分,灰棕,出現(xiàn)四種變體票:橫雙連中縫漏齒、直雙連中縫漏齒、頂邊漏齒、底邊漏齒?! 惗匕娣⑥r(nóng)獲、牌坊郵票是1913年中華郵政發(fā)行第一套正式普通郵票,由英國倫敦華德路公司印刷。雖有3種圖案,通常簡稱全套為“帆船票”。
1948年,中華郵政發(fā)行。圖案與“大東二版”基本相同,但區(qū)分較容易:“大東三版”面值都在萬元以上,且為單色;左下角面值框中“大東二版”有角、分位如“20000”,“大東三版”無角、分位如“20000”。上海大東書局水印。也稱“梅花二版”。
1938.11.11,雕刻版,P12.5,19.5mm*23mm,50,[P]香港中華書局。 1939,P12.5,梳式齒和線式齒兩種。最初由香港中華書局以雕刻凹版雙套色印制3種,以國父像為中心圖案。國徽兩旁雙橫線內(nèi)為空白,通稱“空框”。
普53 上海大東二版孫中山像金圓郵票
1949年,中華郵政發(fā)行。上海大東書局承印。大東1版與2版除齒孔不同外,其版式顯著不同處為:大東一版「國」字之一點,在橫地右邊,與橫相連。大東2版「國」字之一點,在1橫的上邊,與橫及上端相連。
普6 倫敦版帆船、農(nóng)獲、牌坊郵票
0.5分,灰棕,出現(xiàn)四種變體票:橫雙連中縫漏齒、直雙連中縫漏齒、頂邊漏齒、底邊漏齒?! 惗匕娣?、農(nóng)獲、牌坊郵票是1913年中華郵政發(fā)行第一套正式普通郵票,由英國倫敦華德路公司印刷。雖有3種圖案,通常簡稱全套為“帆船票”。
普49 包裹印紙改作“金圓”郵票
原票為倫敦德納羅公司凹版印制的國幣面值包裹印紙。由上海三一印刷公司以5號楷字及方體阿拉伯數(shù)字,澆版黑或紅色,加蓋「改作郵票」及「金圓×圓」字樣于票面主圖的兩旁,阿拉伯數(shù)字在下端。